潮新闻客户端蔡树农港股配资
松籁非烟啸白云
斫轮双喜入香薰
绝尘珠玉诗三卷
澡雪丹青墨一斤
浩荡南风红曲酒
微茫天下绿罗裙
中西大雅同怀抱
问道悠悠殷复殷
——题记
7月21日,“松籁非烟——郑春松、谢艾非艺术展”在位于于山风景区的福州画院圆满闭幕。这是一个低调而高质的中国书画与西洋水彩画的合璧艺术展,展示了78岁的郑春松、71岁的谢艾非两位生活在福州的老艺术家的60多件作品,尺幅不大,精彩动人。布展间距宽松大方,观众可以对每一件作品驻足漫漫观赏而不眼花缭乱,静听松籁,画魂非烟,洋溢着满满的诗意。
“郑春松先生艺界丈人,书林尊宿,天姿英拔,触事多能。诗书画印雕塑,率皆秀出班行,无入而不自得。……丈既驰骋余技,而幽芬迈往,不慕荣利。神存富贵,心轻黄金;帜志古风,倜乎远矣。忘年倾盖,时开北海之樽;密友同岑,长笃东坡之谊。”郑春松的忘年交高熙宇在展览作品集序文中这样形容郑春松。出版有《郑春松翰墨集》《白云楼诗集》,雕塑作品《王审知》作为城标屹立于榕城北门的郑春松,其书作曾参加《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》,那是很荣耀的一笔。担任过福州书协副主席,有中国书协会员、福建省画院画师等头衔的他,是已故福建艺文大家、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主兰的弟子,书法无论楷隶行草篆多主张清淳高古,是不亚于林健的健在的福州一流书法家。旧体诗承续同光体衣钵,雄浑、奇崛、瘦硬,有“祖母绿;女儿红”即兴一联传为佳话。古文具魏晋体裁,脱手成章,同侪罕有比肩,遑论后昆。
除了一幅朱竹,展出的郑春松的山水花鸟画,纯系水墨,“画道之中,水墨为上”(王维)。山水得倪云林、渐江、程邃法度气息,花鸟饶徐文长、陈白阳氤氲气象,石涛画论“画受墨,墨受笔,笔受腕,腕受心”,进而言“夫画者,形天地万物者也,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?墨受于天,浓淡枯润,随之笔,操于人,勾皴烘染随之。”他对水墨世界的黑白之道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,尊前贤技巧而消化地运用,是宁清通毋混沌、宁高逸毋粗野、宁疏朗毋局促、宁温润毋枯涩。即便在他的干擦偏多的山水画中,其底色仍然是温润的、淡宕的。水墨的灵魂最讲究干净二字,郑春松总是用非常干净,不拖泥带水的笔法把该画的东西都画出来,不该画的一笔也不多余,这就显示了他控水控墨的能力,风流在兹,不熟悉水性墨性达不到干干净净的内心追求。“目有所极,故所见不周。于是乎以一管之笔,拟太虚之体;以判躯之状,画寸眸之明。”(王微)“拟太虚之体”也应该是干净的笔触,任何艺术,雅正才是最高最难能的境界,古今中外莫不如此,否则还需要艺术干什么,而雅正与干净正是一对孪生体。另,需要点出的是郑春松逢画必题,题则瑰伟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福建省美协首届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、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谢艾非,水彩、油画作品十余次参加由中国文化部、中国美协举办的画展。其水彩画有一种恍兮惚兮的“秘境之境”,以现代感与个性表达见长,注重色块拼接与抽象元素融合,作品常呈现宏大叙事感与力量感,兼具“浑然天成的技术”与“洒脱豪放”的笔触,突破传统水彩的轻飘感,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。
谢艾非父亲是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、油画教学研究室主任的谢怡稼,主持编写过全国高等师范院校《外国美术史》教材,也画得一手好国画,这种基因同时传到了他女儿身上。谢艾非尝曰:“生命里有很多玄想与幻象,它们往往是非自然形态的,是虚渺与美好的;它们是一种情怀,一种向往,一种灵性的闪烁。捕捉这种境象与情致,是人生体验与自我陶醉。这很适合我的性情。”
谢艾非水彩画的幻象与郑春松水墨画的笔墨可谓“极天蟠地”地和谐,契合“松籁非烟,中西合璧”的画展主题表达,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港股配资,“明星有灿,墨彩兼香;在室满室,在堂满堂。”
汇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